news
1月3日,2025年苏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举行,会上提出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苏州产业体系完整、创新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营商环境优越,面对产业科技新趋势、国际环境新变化,更具竞争优势、更应勇挑重担。”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新的一年,苏州将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提质增效贯穿始终,大力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8万亿,工业投资和各类创新性指标均保持10%左右增长。
自2024年“新年第一会”以来,苏州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推动产业质量效益、企业发展能级、科技创新能力、数实融合水平、绿色发展成效均取得新突破。
当天会上,恒力集团作为“苏州市制造业十强企业”获得表彰。走进位于吴江区盛泽镇的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性能特种工业丝智能化生产项目车间,可以看到机械臂、运输机器人等设备分工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切片增粘、螺杆、纺丝、卷绕等作业。目前,恒力化纤高性能特种工业丝总产能达到80万吨/年,成为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全球产能最大的高性能特种工业丝生产基地,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话语权。
放眼苏州,一批企业坚守实业、敢闯敢干,让这座城市始终站在潮头,实现排浪式发展。2024年,苏州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47家,占全省23.5%;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6家,新增数居全国第三;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
2024年,苏州新增高端科技仪器、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和苏南特钢材料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共6个,居江苏第一。同时,获评全国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入选全国首批5G应用“扬帆”城市。bwin必赢官方网站
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苏州提出了最新目标:力争2025年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8万亿元,工业投资和各类创新性指标均保持10%左右增长;到2026年,打造四大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元。
立讯集团是国内消费电子龙头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产品主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立讯自2000年落户苏州昆山以来,以每年新增一座工厂的速度发展壮大,目前已成立20多家公司,在苏州累计投资超300亿元,年产值近5000亿元。
立讯集团副董事长王来胜说,完善的工业配套是立讯选择苏州的重要基石。苏州产业基础雄厚,涵盖所有工业门类的完整产业链条。“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还是零部件配套,都能在短时间、近距离找到优质可靠的合作伙伴。这种高度集聚且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我们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他表示:“未来3年,我们计划在苏州投资超100亿元,深度融入苏州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蓝图,全力发展新赛道、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动能。”
苏州新年第一会上还发布了《苏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2025年行动方案》,苏州将锚定产业能级跃升、企业固本强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科技创新提升等方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具体包括产业能级跃升行动、企业固本强基行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行动、产业科技创新提升行动、扩大制造业有效投入行动、苏州制造品牌提升行动、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行动、产业核心人才集聚行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
其中,在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上,苏州加快实现“集群攀登、产业向新”,推动更多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加快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加速产业绿色转型,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55%、40%。全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超200家。成立供应链对接服务中心,推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下降至12%。
在实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行动上,苏州将加快构建“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面向全球“揭榜挂帅”,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实施市级重大攻关项目,着力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为新型工业化提供科技支撑。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90%。设立1100亿元新型工业化系列基金,新增制造业授信额度超5700亿元。新供产业用地不少于2万亩,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新光维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首席运营官贺平说:“我们也在不断引入智能化的一些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能和生产质量。我们会借着这股东风,不断地利用好政府创造的营商环境和相应的鼓励政策。”
当下,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仍由海外巨头主导。贺平向记者介绍了内窥镜市场的国内环境、发展变化、未来前景。他认为:“苏州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让我们看到了坚强的后盾,信心十足。我们必须朝着国产替代这个大方向,主动发扬科创企业家精神。未来,我们会扎根苏州,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利用营商环境和政策扶持,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在实施苏州制造品牌提升行动上,苏州全面促进“品质提升、品牌出圈”。加快布局核心专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主导、参与国家、行业标准不少于200项,万人高价值专利达55件,打响“苏州制造”金字招牌。实施百万人才新增计划,建立百校千企联盟,设立百亿人才基金,打造一支与“1030”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的卓越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工匠队伍。
在会议现场,记者发现,不少企业家手中都拿着一张“金卡”,这是会上首发的苏州市“政策明白卡”。
“用手机扫描卡上二维码,十余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跃然眼前,便捷又高效。”永卓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余加军说,苏州出台的《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10项政策文件及清单,在政策支持、企业服务方面给企业融入新型工业化建设带来更大的信心和底气。
接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苏州坚持政企同心,加快汇聚新的发展合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025年,苏州将深化推进金融资本高效配置,拟新增基金规模1100亿元、信贷规模2082亿元、保险产品7个,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苏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苏州市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苏州市供应链(应用场景)对接服务中心、苏州市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启动,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苏州将强化暖心服务,增强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