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今年8月,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在社会组织中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的通知》,在南京市栖霞区民政部门的动员下,该区社会组织纷纷举办“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在关爱特殊群体、开展民生项目、实施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对接居民需求,下沉工作资源,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
据了解,小区60岁以上老人有近987人,因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公共区域坡道安全亟待完善。为了保障社区老年居民的出行安全,今年,化纤新村社区实施了“半坡纤爱”微幸福项目,委托社区志愿者服务站链接多方资源,由公益组织基金会出资为辖区部分户外台阶安装20处不锈钢扶手。
“以前这几段台阶没有扶手,我不敢下坡,去哪里都要绕道而行,现在有了扶手,上下坡方便多了。”84岁的李奶奶笑呵呵地说。
化纤新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邱名杨透露,后期社区还计划委托志愿者服务站为部分坡道设置防滑带,尽力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社区共成立了六支志愿服务团队,由社工、五老志愿者、共建单位志愿者约300人组成,服务内容涵盖助老助残、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方面。”邱名杨解释,社区积累的问题较多,又制约了社区治理。为此,他们另辟蹊径,通过培育志愿服务团队,激发社区自治动力。目前,志愿服务团队已经成为化纤新村社区的品牌之一。
“今天游戏赢取的心愿币可以用来购买水果、饼干之类的食物哦。”听到工作人员的介绍,30名精神障碍患者跃跃欲试。为响应“邻里守望”关爱行动,近日,栖霞区佑康康复指导中心在迈皋桥街道山水园社区举办“冬日的温暖”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社区融入活动,旨在关爱特殊群体,让患者利用赚取的心愿币进行购物模拟,以增强参与社会性活动的能力。
据了解,南京佑康康复指导中心是栖霞区首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通过搭建精神障碍康复、文化、托养平台,为16~60岁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日托、精神障碍医疗评估、心理疏导等综合服务,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在康复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为精神障碍患者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游戏,讲座、手工活动、内务整理……让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基础生活能力。小明(化名)就是改变较大的学员之一。中心负责人吕晓红介绍,起初小明对参加活动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后来工作人员发现小明很有进取心,便安排他担任小组组长。小明受到鼓舞后,不仅能够独自参加活动还能带领小组成员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很难打开自己的心扉,所以我们通过‘同伴’的身份指引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为他们安排不同的‘岗位’,让他们在集体中发挥最大价值。”吕晓红说。
近几年,八卦洲上坝村变化很大,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河道坡岸变身“花园”、贫困户找到了致富路……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小阿姨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努力。
这支由当地农妇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成立两年多来,从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她们文能走街串巷说服村民,武能起早贪黑下地干农活,去年开始,还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让八卦洲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
“其实我们每一项工作都属于邻里守望相助。”小阿姨巾帼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王丽琴告诉记者,大到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小到垃圾分类、治安巡逻,为了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时常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志愿服务精神影响和带动周围村民,也让村民在参与社区自治中关系更融洽、联系更紧密。
今年4月,在五笼河河道坡岸整治美化中,11户村民主动参与清淤挖土、修建堡坎、栽种绿植的工作,还有村民甚至自掏腰包购买花草,近200米长的河道整治工作仅花费一个多月就得以顺利完成。“如今,我们每月定期召开议事会,将生态管护河道的理念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并在现有的网格工作室基础上,探索‘有邻网格益+’为民服务,由街道工作人员、村网格员、村民组长、老党员、群众志愿者组成一个服务站团队,守护‘后花园’。”王丽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