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從那曲市城區出發,沿109國道向東行駛約10公裡,拐下主干道,便到了那曲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那興塘社區。寬敞干淨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幢幢藏式樓房整齊排列,三三兩兩的搬遷群眾漫步在社區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舒服,舒坦,舒心。”說起搬遷后的生活,搬遷群眾卓旦臉上樂開了花:“多虧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搬進這麼好的房子,生活也越來越好。”卓旦是那興塘社區眾多搬遷群眾中的一員。2019年,那興塘社區完成搬遷入住,現有搬遷戶455戶2003人,來自色尼區12個鄉鎮。
搬走的是貧困,遷來的是幸福。來到居民羅桑家,家具擺放錯落有致,沙發、電視、冰箱也是應有盡有。“屋裡亮堂堂,心裡暖洋洋,是好政策讓我們住進了大房子,過上了好日子。”羅桑開心地說。
聽羅桑說著現在的好生活,其他搬遷群眾也忍不住爭相細數這幾年生活的變化,以前,村裡的水、電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吃水不便,孩子上學不便。如今,搬到了新房子,環境整潔了,衛生干淨了,水電路網訊齊全了,就業渠道也比之前拓寬了不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做夢也沒有想到能過上現在這樣的幸福生活。
“為有效達成易地搬遷戶‘搬得出、穩定住、有就業、能致富’的目標,我們申請了項目資金,實施配套產業項目2個,分別為‘那曲市牧發扶貧產業項目’和‘中央扶持項目度假村’。我們社區度假村還牽頭推進就業需求摸底工作,目前已對455戶搬遷戶進行就業需求統計摸底工作,共解決了50多人的就業問題。”那興塘社區黨支部書記次仁群措介紹說。
2019年從色尼區香茂鄉搬遷到那興塘社區的扎拉,真切感受到了搬遷后生活的甜頭。以前,扎拉在家裡放牧,帶孩子,收入主要靠政府的相關補貼和丈夫出去打零工的工資,生活比較困難。搬遷后他們家不僅有政府相關補貼,還可以通過銷售自己編織的民族手工藝品、到度假村打工等來提高收入,年收入由以前的1萬元左右提高到了現在的3萬元左右。“現在住在社區裡面,不僅生活便利,收入也相對穩定了。每年掙的錢完全夠我們生活,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希望了。”說起現在的生活,扎拉樂得合不攏嘴。
從鄉村到城鎮,從土坯房到敞亮新居,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了動力活力,搬遷群眾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他們在實現宜居宜業的道路上不斷感受著時代進步的脈搏。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